当前位置: 首页 > 首页栏目 > 新闻动态 > 正文
《人民日报》报道集团员工张小亮逆境中奋斗的感人事迹
发布时间:2023-08-04 17:23   作者:   来源: 新奥葡萄京在线   浏览次数:


8月3日,《人民日报》以《山里娃的土味“毕业照”,感动了太多人》为题,报道了集团2014级本科生、2020级硕士研究生张小亮在艰辛中自强、在逆境中奋斗、在折腾中精彩的感人事迹。

 

原文链接:

https://wap.peopleapp.com/article/rmh37062267/rmh37062267。

 

张小亮,甘肃通渭人,2014年9月考入新奥葡萄京在线(中国)有限公司,就读本科车辆工程专业,2018年6月顺利毕业并就业。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,更好的为家乡发展尽微薄之力,张小亮选择辞职备考,2020年顺利考入新奥葡萄京在线(中国)有限公司机械专业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。张小亮同学以“只要有一颗不惧平凡的心,一样能成为故事的主人公、带上耀眼的光环”为座右铭,战胜贫困励志成才,展示了“寒门里的平凡,折腾中的精彩”。如今硕士毕业,他即将去往中国农业大学攻读博士学位,继续在专业和学术的道路上不懈探索与实践。

山里娃的土味“毕业照”,感动了太多人

身穿硕士服和父母站在自家的农家屋前……这些天来,考取博士的甘肃农村男孩张小亮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“毕业照”感动了无数网友。

张小亮说,等博士毕业了还会回到老家和父母合影。“我想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和父母分享自己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时刻,同时也通过照片记录山村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。”

 

网友点赞土味“毕业照”





“我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关注。”8月1日,奔流新闻记者联系到张小亮时,他已经离开老家在安徽实习了。

在通渭县北城乡长大的张小亮,今年从新奥葡萄京在线硕士毕业,就收到了中国农业大学博士录取通知书。端午节,他回到老家和父母分享了自己的喜悦。

“正好回家我带了硕士服,就请爸妈和我站在一起合影,让女朋友给我们拍照。”张小亮说,过完端午节他就回到了安徽的实习单位。前不久他翻看照片时,觉得这张照片有纪念意义,就发在了个人的社交平台,没想到一下子火了。

“点赞现在快两万了,很多评论都是支持我鼓励我的。”张小亮说,他看了所有的评论,对大部分评论都作了回复。

奔流新闻记者注意到,很多网友对张小亮从农村求学一路考上博士的经历,觉得很励志,值得学习。同时觉得回到农村和父母拍“毕业照”,体现出了张小亮的感恩心态,很暖心。





 


和父母分享特殊时刻

张小亮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分享的照片中,还有一张他本科毕业时穿学士服和父母的合照。那时候,他和父母站在家里的土坯屋前。而这次硕士毕业合影时,以前的土坯屋没有了,他和父母就站在正在修建的屋子前面拍照。

“今年我们把原来的土坯房都推倒了,正在建造一栋二层楼。”张小亮告诉记者,目前已经筹了30万元,有父母养牛的存款,有哥哥姐姐的资助,还有一些借款。“本来想着建造几间平房,爸爸考虑到我们姊妹6人,过年团圆的时候回家住不下,所以就建成了楼房,这样房子多,全家人都能住下。”

张小亮说,虽然自己一直上学,但家里并没有因为供他上学而困顿,这些年日子越来越好。哥哥常年在外打工,过得不错,四个姐姐创业有成,经济条件较好,父母在家养牛收入稳定。





 


“我博士毕业时还会和父母在老家合影,那时候的背景应该是楼房了。”张小亮告诉记者,他和父母拍“毕业照”的意义有两方面,一是和父母分享求学路上的重要时刻,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;二是通过照片反映家乡的变化,记录时代变迁。

种地养牛供孩子读书

虽然张小亮在网上很火,但其父张青山并不知道,他这几天忙着碾场,没时间关注其他事。

张青山今年67岁,本来可以享清福了,但是闲不下来的他还是喜欢种地养牛。今年更是大搞建设,准备在年底让家人住上宽敞明亮的楼房,彻底告别土坯房。

“现在条件好了,我想着让孩子们回家来都住好些。”张青山说,家里6个孩子,小亮是最小的。“家里孩子多,小时候条件不好,虽然想着都供他们上学,但除了小亮,只有两个上了技校,其他的上中学后就辍学了。”张青山告诉记者,小亮从小学习好,但在第一次参加高考时失利了,不想再读了,“是我让他再补一年,只要考上大学就会有好日子过。”

在张青山的心中,小亮很争气,上大学后就第一年他卖牛凑了学费,之后靠着助学贷款、奖学金及自己创业,几乎没向家里要钱。

这次张小亮研究生毕业考上博士,也让张青山觉得儿子很争气。他相信读了博士的小亮以后会更有出息,觉得自己一直让孩子好好读书是对的。

“每当我在手机中翻看和父母的合影,就会感受到父母的不易,更加激励我更好地学习。”张小亮说,希望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学习,以后让父母的生活越来越好,也希望更多的农村员工能通过知识改变命运,让整个社会越来越好。

文丨奔流新闻记者 张鹏翔

本文转发自《人民日报》。